算力入苍穹: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如何定义“太空计算时代”?

算力入苍穹: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如何定义“太空计算时代”?

zdgjhnb666 2025-08-04 今日热点 1 次浏览 0个评论

7 月 31 日,江苏无锡梁溪区的一场盛会,为人类算力网络向太空延伸的进程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星算” 计划梁溪星座发布会暨国星宇航太空计算生态大会在此举办,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星算” 计划梁溪星座正式发布,2025 合作伙伴名单同步揭晓。

在大会现场,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与国星宇航签署的《“星算” 计划梁溪星座合作协议》,标志着这一由 1 轨 12 颗智算卫星组成的星座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按照规划,组网后的梁溪星座总算力将达到 20P,有望成为天基算力最强的太空计算星座。更引人关注的是,国星宇航 CEO 王磊向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下称 空天院)呈送 “太空计算 01 用户” 证书 —— 这是 “星算” 计划首个太空计算用户交付仪式,意味着空天院的卫星目标智能检测算法模型已率先在 “星算” 计划首发星座的国星宇航自研 AI 载荷上完成在轨部署与实时推理,太空计算从 “星座部署” 迈向 “实际应用” 的关键一步已然落地。

这场盛会的背后,是中国商业航天在太空计算领域的持续突破。单颗卫星就能顶数百个超级电脑同时工作,你能想象到吗,我们仰望的太空之中,一场算力革命正在上演。

时间回溯至今年5月1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丁火箭将国星宇航“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的12颗卫星送入苍穹。

这不是普通的卫星编队,这12颗卫星的上天,不仅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部署,更意味着人类算力网络正式向太空延伸——一个由商业航天公司主导的“太空计算时代”拉开序幕。

首发星座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本次首发星座计算能力强大,单星最高算力达744TOPS,在轨总算力达到5POPS。想象一下,这相当于把地球上一大片数据中心搬到了太空,他们之间可能互相传数据比5G还快上数倍,眨眼间就能传完几十部蓝光电影,效率拉满。

此外,这次的首发星座,还搭载了广西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制的宇宙X射线偏振探测器,它可以通过天基天文时域模型,对伽马射线暴等各类瞬变源进行在轨快速探测、证认、分类,并触发双星协同观测,意义非凡。

定义太空计算时代新范式

当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还在构想“太空数据中心”时,中国商业航天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卷。

太空计算星座并非简单的卫星集群,而是由搭载智能处理单元的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络”。这些“会思考的星星”通过在轨组网协同,实现在轨数据处理、边缘计算、AI推理、数据存储和通信服务等能力。

它可以作为“太空智能中枢”,满足太空即时计算的需求,让“太空”成为未来算力部署的一个新的重要选择。

在太空部署算力有多香?太阳能可以免费供应,省去了地面数据中心30%的冷却能耗,数据无需长途跋涉回地球处理。此外,太空也无过多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利提升自身运行效率和能力。

在太空算力的布局方面,中国显然走在前列。

从发射成功到现在的一个多月内,上述国内首发星座12星在轨状态良好。其已经完成了载荷及卫星平台在轨状态设置,计算载荷算法推理运行正常,星地链路通信顺畅,星间激光通信完成自检,卫星轨控系统准备就绪,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星座组网及太空分布式计算相关实验工作。

按照规划,太空计算星座将完成太空计算系统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和应用。首发星座的建设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

更宏观来看,也更为重要的是,算力卫星星座的建设,将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支撑国家战略任务。拥有自己的天基算力网络,等同于在太空拥有“AI数据中心”。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看来,人工智能不能因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能让单颗卫星发挥出更大价值,这对空天产业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这场算力革命的幕后推手,是成立仅7年的商业航天独角兽国星宇航。这家从成都走出来的企业,正在实施一个堪称"太空新基建"的宏大计划——用2800颗计算卫星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基算力网络。

“星算”计划由国星宇航牵头,与首批54家高校、科研院所、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并投入建设。目标是将算力服务器发射入轨,形成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目前,“星算”星座可以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更高效的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并在满足对数据实时性和精准性的需求基础上,继续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增值服务空间。

界面新闻了解到,首发星座发射成功后,02组星座的研发工作、整箭发射服务采购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次的组网发射将算力持续送入太空。

领跑商业航天的"中国方案"

作为一家商业卫星互联网公司,成立于2018年的国星宇航近年来在AI卫星网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是目前中国少数具备全方位卫星研制能力的商业航天公司之一。

针对商业化卫星长期发展,国星宇航制定了三个发展阶段。自成立以来至2022年,该公司发射了自主或共同开发的数颗AI有效载荷及AI应用卫星,收集了大量的卫星遥感数据,将其使用于不同行业应用中,并取得积极的市场反馈。

目前的国星宇航正处于第二阶段,即2023年至2027年。在此期间,国星宇航计划基于AI应用卫星和市场验证,开启以灵境引擎为代表的遥感数据自动化空间升维技术的迭代与市场推广。

2022年11月,国星宇航正式推出灵境引擎,推动卫星遥感数据从传统的二维卫星遥感数据到更为先进的三维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星基解决方案的深度和范围。同时,加快由AI应用卫星向AI智算卫星的发展。

自2028年起,将进入国星宇航的第三发展阶段,该公司计划完成并运营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AI基础设施,并基于该基础设施提供商业化星基解决方案与天基智算服务。

此基础设施旨在实现天基AI卫星算力网与地面算力网的互联互通,组成支持高质算法部署、无缝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先进计算力及天地间高效通信的一体化基础设施。

如果国星宇航的三阶段任务可以顺利实现,中国在AI卫星和太空算力领域无疑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榜单上,按过往收入增长率计,国星宇航是中国卫星行业增长最快的商业航天企业。

随着此次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部署成功,国星宇航“星算”计划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成为太空AI技术领域焦点。

种种迹象来看,国星宇航正计划与全球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智能互联的太空计算生态:通过开放平台和技术共享,充分发挥天基计算基础设施的全球覆盖、移动泛在和绿色低碳优势,助力弥合全球智能鸿沟。

面向未来,“星算”计划将加速开拓太空计算生态,通过深化计算卫星研制组网与空间智能应用落地,协同全球伙伴共同推进太空计算技术的规模化部署与能力共享。

随着太空数据量的爆发,国星宇航提前卡位的天基计算生态,将成为中国抢占6G时代、空天信息产业的关键支点,国星宇航带着其先进的“中国方案”,领跑商业航天发展。

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梦想,到如今用算力卫星编织宇宙网络,中国商业航天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重构人类与太空的关系。当2800颗卫星编织的算力网络笼罩地球时,人类对智能宇宙的想象,正由中国商业航天的创新力量重新书写。

转载请注明来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算力入苍穹: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如何定义“太空计算时代”?》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