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说的述说
还记得上两周去一家头部区域性银行,银行朋友和我吐苦水现在很累、很不好干,我听了的确很不容易。但聊完最后我就说了一句,银行再怎么样,还有净息差,还是牌照保护的非充分竞争行业。
我们再来看最近白热化的外卖大战,两个月不到已烧光500亿,这就是竞争充分的行业。一杯奶茶从25元打到2.2元只要一晚,而银行净息差下降1个基点却需要殚精竭虑。7月5日傍晚,全国数百万用户同时低头猛戳手机屏幕。某团发放的“满25减21”、“满16减16”无门槛神券让外卖价格近乎“白送”。我自己正好出差也试了一下,原价30多元实付8元,感觉是“抽中了外卖奖”。消费者狂欢浪潮中,网上看到某团服务器不堪重负触发限流保护,页面卡顿、下单失败的提示与晒单喜报齐飞。
竞争是残酷的,某宝三天前投下500亿补贴“核弹”,某东二季度百亿补贴开路,某团单日1.2亿订单反击,这场资本狂欢让消费者冰箱塞满低价奶茶时,本质上是外卖和餐饮的生意以后会越来越难做了,平台资本的生意从来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看到的是以后小餐饮是更难做了。
比起街边接连倒闭的小餐饮,业其实很好了,当然当85%上市银行净息差跌破警戒线,苦日子才刚开始,实体经济是皮,金融业只是毛。
看看这史诗级外卖大战
这史诗级外卖大战,最后烧的都是实体餐饮的钱。
这是500亿补贴点燃的“羊毛狂欢”,外卖江湖的硝烟在7月2日被彻底点燃。某宝闪购突然宣布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承诺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与商家。这场某宝发动的闪电战直指某团腹地,市场传闻其将7月5日定为“冲单日”,目标直指9000万单峰值。补贴效果立竿见影。上线首日,中小餐饮商家订单暴涨140%,连锁品牌增长170%,咖啡饮品甜品品类订单激增超200%。广州、贵阳、太原等城市订单量飙升3倍,消费者用2.2元买到原价25元的奶茶成为常态。某团的反击在7月5日午后爆发。平台突然释放“满25减20”、“满18减18”等核弹级优惠券,甚至推出“0元吃喝”神券9。价格断崖式跳水引发全民薅羊毛热潮。从蜜雪冰城冰箱囤货到网友晒出塞满奶茶的冰箱照片,戏称“喝到担心体检报告”。骑手日薪破千元,订单洪峰下配送员时薪翻倍,但需连续工作12小时。
战果在深夜揭晓,某团单日即时零售订单历史性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占比超1亿单。短短两小时激增2000万订单,将去年9000万单的峰值远远甩在身后。某东虽未直接参战补贴,却以“全年免佣金+五险一金全覆盖”策略开辟第二战场,日单量从500万飙升至1000万单。三巨头厮杀中,中国消费者见证了全球商业史上最疯狂的流量争夺战。
银行的静默战场
银行烧不起,也没必要这样恶性竞争。
当外卖平台豪掷百亿时,银行业正为净息差辗转难眠。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揭开了残酷现实,净息差普遍承压,22家A股上市银行该项指标全线下降,平均降幅达18.5个基点。净息差暴跌51个基点,成为行业困境的缩影。进入2025年,寒冬持续加剧。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42家A股上市银行中超过85%已跌破1.8%的监管警戒线。六大国有银行集体“沦陷”,净息差仅1.23%,、在1.33%-1.34%低位挣扎。监管警戒线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当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降至1.43%,仅20%的机构达标,这些达标者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城商行。“平安银行今年零售负债端必须退出高成本行列,回到倒数第二、第三的低成本行列。”行长冀光恒的宣言,揭示了行业过苦日子的决心。
银行高管们对2025年的预判高度一致,息差继续收窄。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坦言,2024年LPR三次下调的滞后影响将在今年显现,预计净息差可能再降10个基点。
两种卷的本质区别
这是两类人,一类是无情掠夺的资本狂欢,一类是牌照保护的精打细算。
外卖与银行的内卷之战,本质是两种生存逻辑的碰撞。互联网巨头以补贴为武器发动的是高频入口争夺战。高盛研报揭示了残酷真相,外卖亏损本质是营销投资,核心目标是抢占2030年将达2万亿元的即时零售市场。当然抢占后就是反向收割消费者,主要是小微餐饮企业,但这些企业被动的不得不参加这场竞争,因为不参加就现在都活不下去。某宝闪购的500亿补贴,实为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资源的生态协同。某团1.2亿订单背后,是关闭某团优选等非核心业务后的战略聚焦。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只有简单粗暴的你死我活。银行虽然苦,但还有牌照保护下的净息差,面临的却是生存空间保卫战,但净息差也在逼近1%生死线。
“用户会因为便宜下单,也会因为便宜一直下单,但最后总要有人买单”互联网观察人士的点评,道破了外卖狂欢的软肋。银行虽然不必参加这种竞争,但也要放下“金融精英”身段,需在服务体验与风险控制间走钢丝。银行业苦修才刚刚开始。当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化,净息差收窄成为不可逆趋势。实体经济这样了,银行也要回归服务本质。抛弃牌照红利幻想,回归服务本质成为唯一出路,有服务有黏性才能谈非息收入。
外卖战是资本狂欢,银行苦修才是常态。前者烧钱换明天,后者省吃俭用过今天。
转载请注明来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银行的苦日子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