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今年是上海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上海援藏始终对标对表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始终坚持“中央要求、日喀则所需、上海所能”相结合原则,先后十批次认真接续推进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特别是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指引下,上海援藏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沪藏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频次增多且形式多样,起到了贴近群众需求、深化思想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增强“五个认同”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各民族团结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
近期,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再次走进上海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及相关五县,围绕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开展的一系列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今天起,澎湃新闻将陆续刊发《上海援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六篇系列报道,分别呈现上海援藏在青少年体育活动、乡村干部培训、两地文化交流、文创产品开发、医疗教育合作、区外就业支持等多个领域开展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实践,形成上海援藏工作模式的具象写照。
历史上,青藏高原的环境催生出了一系列如赛马、射箭、响箭等传统民间体育项目。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登山、马拉松等现代竞技项目中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西藏运动员,民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愈发高涨。
对于热爱运动的青少年来说,体育竞技更是他们开拓眼界、结交朋友的重要途径。和同龄人一样,西藏的青少年群体也热衷于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然而,由于地理海拔、人口密度、体育资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他们更缺乏与其他地区的体育爱好者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接触和交流的意愿也显得更加炽热和迫切。
2022年,在国家民委提出的“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的民族团结“三项计划”中,“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明确指出,将包括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等活动在内的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在多民族交流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以下简称“联络组”)通过调研发现,足球、篮球是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最为喜闻乐见的唯二的体育项目。经过精心设计,联络组牵头组织了一系列围绕体育运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的活动,带领日喀则的运动少年们参加、观摩上海等地的足球、篮球赛事,接受专业运动员的指导,并在赛场内外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筑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比赛:雪域雏鹰在上海赛场翱翔
“西藏这边的小孩大部分都喜欢足球,日喀则的足球氛围在自治区中都算是很好的。这里的社区、学校都经常举办比赛。”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助理拉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这所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校由上海对口援建,其校足球队已经成立了11年。每年高中新生中的好“苗子”都会进入足球队。每周五下午,队员们都会从满满当当的文化课中抽身而出,在绿茵场上挥汗训练,磨炼球技。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队可谓老牌劲旅,在校际比赛乃至市里的成人比赛中都屡获佳绩。然而直到两年前,队员们仍从未与日喀则地区以外的球队切磋交流过。2023年9月,在联络组的精心策划下,来自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拉孜县中学、江孜县闵行中学(拉孜县、江孜县隶属于日喀则市)的60名校队队员首次来到上海,参加了“新民晚报杯”青少年业余足球比赛。

2023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参加“新民晚报杯”青少年业余足球比赛。本文所有图片均由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提供。
“新民晚报杯”自1986年首次创办,是上海市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赛事,一句“我们的世界杯”口号,承载着很多上海人的回忆。近年来,这个赛事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更多城市,吸引了来自由南通、台州、黄山组成的长三角赛区和新疆喀什赛区的队伍参赛。2023年,日喀则队正式加入了这个小小“世界杯”。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很多学生连坐飞机都是第一次,大家都非常期待。”作为那次出行的带队老师,拉平回忆道。
在参加比赛的七天时间里,日喀则队分别与新疆队、上海青年俱乐部队以及台州队踢了三场比赛。对于自己的上海“首秀”,不少日喀则的孩子们觉得不是很满意。

2023年“新民晚报杯”青少年业余足球比赛现场,身穿白色队服的为日喀则队球员。
“气候太热,学生们不是很适应。加上行程比较紧张,他们自己感觉发挥得不是特别好。”实验学校的体育老师、带队教练曲应多吉提到,队员们在身体对抗上占优势,但面对更为专业的球员时在基本功和身体素质方面还有差距。此外,“新民晚报杯”采取的是5人制,而他们平时的训练以11人制为主,战术准备得不够充分。
尽管如此,孩子们对绿茵场内外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上海球员的彬彬有礼和热情好客也让他们如沐春风。“比赛中间有什么磕碰的话,他们都不会那么小气。还给我们带了很多小礼物。”球队的刚桑扎西表示。抵沪第二天,日喀则队的师生们就现场观看了一场中超球赛,都非常兴奋。能够在看台上近距离看到好几个平时只能在荧幕中看到的中超球星,刚桑扎西的印象特别深。
2024年8月,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再次参加了“新民晚报杯”,14名女球员首次参赛。比起男队,实验学校的女子球队成立时间更短,只有两年多的时间。有了上次的经验,球队针对5人制做了更充分准备和战术,在男队的4场比赛和女队的3场比赛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2024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参加“新民晚报杯”青少年业余足球比赛。
除了足球,篮球也是西藏青少年十分热爱的项目。同样是在8月,由15名队员组成的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篮球队也来到了上海,在联络组的协调下,参加了由上海市体育局主办的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这项赛事于2020年首次举办,近年来愈发火爆,不仅每年吸引上海市上百所中学的数千名参赛者,也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一些青少年希望由此走上职业篮球运动员的道路。在Magic3篮球交流赛之旅中,小球员们参观了上海大鲨鱼队的主场和更衣室,并与前大鲨鱼队队长、现上海男篮教练章文琪进行了技术交流。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篮球队参加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篮球队参观了上海大鲨鱼队的更衣室。
在交流赛中,实验学校的队员大秀球技,展现了出色的竞技水平。在后面的行程里,队员们还前往了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与上海久事U15青年队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展开切磋。当时参赛的球员次仁凯珠说,我们球队后卫的水平跟对手差不多,但在中锋、前锋的位置及团队配合和战术方面,日喀则队似乎还稍逊对手一筹。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篮球队与上海久事U15青年队交流。
通过异地比赛,日喀则的孩子们看到了自身在体育竞技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加增强了自信心、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对手的训练更加专业。我相信经过同样的训练,我们也可以赢。”另一位球员拉巴顿珠说。
眼界:与“国手”交流收获满满
支撑现代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是科学的训练方法与合理的制度保障。体育老师兼教练曲应多吉告诉记者,到外面比赛后就能发现,上海等地的校队教练都是专业的专项教练,在日喀则还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学校的两位体育老师都是学综合体育教育的。”他说,“在单项指导能力和训练条件方面要稍差一些。”
为了激励孩子们对体育的热情,让他们在情感与技术上都有所收获,联络组在活动中经常安排专业球员和教练与日喀则球队进行交流和技术指导。2024年3月,在姚基金的邀请和联络组的协调下,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师生一行6人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2024CBA全明星周末活动。他们观看了青训比赛,与集美中学篮球队进行了点位投篮培训,与国家篮球队运动员胡金秋、阿布都沙拉木亲切交流,还得到了与姚明交谈和合影的机会。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篮球队与集美中学篮球队等交流合影。
在体育赛场上,不仅只是竞技,更有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三交”活动,日喀则的孩子们获得了过往不曾想象的机会,既开拓了眼界、也磨炼了技术,更是与世界深深地连接在了一起。
同样是在联络组的牵头下,来自日喀则的足球少年和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也开展了频繁的互动。2024年3月,日喀则市拉孜县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22名少年队员来到上海申花基地,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专业系统训练,并与上海申花U15队进行了友谊比赛。
2024年6月,一支由部分教练和前申花队球员组成的代表团到访日喀则,对上海对口援建地区的学校足球队进行了技术指导和运动装备捐赠。2025年4月,来自日喀则市江孜县的小球员们再次拜访了申花基地。在“申花青训”发布的Vlog中,一名小球员表示,参加这样系统的训练让他学到了很多没学过的球技,也对足球有了新的认识。

申花队代表团到访日喀则,对援建地区的学校足球队进行技术指导和运动装备捐赠。

来自日喀则市江孜县的小球员们拜访申花队的基地。
“我们充分利用上海在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方面的优势,提升青少年体育‘三交’活动的质感。”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吴凯铭说,“这些活动对于日喀则青少年的心灵是很有冲击力的。跟其他学校的球队比赛是一回事,同时还能真正站在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国手’面前,接受他们的指导与鼓励,是很振奋人心的。”
上海援藏的“三交”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联络组的沟通协调和牵线搭桥下,除了组织更多的日喀则学生前往内地参赛交流和接受技术指导外,上海等地的一些学校、机构也纷纷来到日喀则,以体育为媒,与当地青少年交流并提供帮助。
2024年5月,联络组与蚂蚁集团签署公益协作备忘录,其中包括由蚂蚁集团支持上海援藏对口支援的日喀则五县中78所中小学组建女子足球队,通过提供训练装备、校园足球教练培训以及高水平比赛机会等资源,为日喀则乡村女孩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年9月,上海女足冠名商上海农商银行在日喀则市开展为期三年的青少年足球“沪培”公益项目,共计划捐赠150万元,帮助提升当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教练员的指导能力,并举办一系列赛事和交流活动。
先进的体育理念和资源最终指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吴凯铭认为,这些交流活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颗种子,也终将渐渐“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助力孩子们生长出追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理念。
认同:赛场内外的多民族交往
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赛场上的决胜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还在于人们因兴趣聚集在一起,为胜利而欢呼、为逆转而怒吼、为落败而神伤,在一次次的拼搏中激发出对共同体的认同情感。贵州榕江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村超”)就是这样一场充满激情的赛事。2023年,一场“村超”热潮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爆火出圈。在榕江三宝侗寨,所有行政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村民自发组织妙趣横生的赛事场景并为村所属的球队摇旗呐喊,比赛期间常出现万人空巷的热闹场面。
2024年6月6日,在联络组的带领下,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足球队抵达贵州,亲自体验了这场祖国大地上“最接地气”的足球盛会。抵达伊始,日喀则的小队员们就把“友谊第一”作为初心,旦增吉多在当时的一次采访中就表示,能来村超踢球感到很兴奋,并希望能够把“珠峰精神”留在村超,把“村超精神”带回西藏。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足球队抵达贵州参加村超。
为了适应低海拔环境和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球队此前已经在上海适应训练了一周,与上海兄弟学校的多支球队进行热身备赛。有了充分的准备,抵达贵州后的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与榕江当地学校青少年球队踢了两场交流热身赛。“热身赛之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些西藏来的小孩还可以,就把榕江几个校队里的尖子球员都凑到了一块儿跟我们踢正式比赛,其中几个前锋还是当地的‘明星球员’。”当时的带队老师拉平笑道。
这是榕江的首届“班超”(班级足球超级联赛)中的一场正式比赛,相当于村超的青少年版。比赛中,日喀则的孩子们与榕江的青少年“全明星”代表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较量,双方你追我赶,场上的数万名观众发出阵阵惊呼。比赛结束,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足球队虽然以1:2憾负,但拉平认为,日喀则的孩子们在场上踢出了气势,赛出了精神,表现得相当好。“榕江的氛围很不一样,学生们之前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比赛开始5分钟后就完全进入了状态。”他说。
拉平还告诉记者,榕江人民对日喀则小将们的表现评价很高,当晚就有教育局的领导约他们再踢一场。“前几天他还发信息问我们今年要不要继续参加。”他笑道。
村超的气氛让实验学校的队员们记忆犹新。“榕江人民非常好客,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参加了比赛的学生旦增桑布说,“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观众为自己呐喊加油,感到热血澎湃”。运动员不论来自哪里,有怎样的文化背景、讲着何种语言,都能在赛场上公平切磋,在汗水中建立友谊。
体育竞技的融洽氛围为民族交流创造了契机。比赛期间,联络组与榕江政府在赛场周边同步举办了“快乐村超,爱在珠峰”日喀则文旅榕江嘉年华活动,设置了日喀则“五峰四湖”九宫格球门、珠峰“心愿邮局”等游乐项目,“藏族堆谐”“萨迦锁舞”等民族传统节目轮番上演,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村超球队和观众们体验了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日喀则文旅榕江嘉年华活动现场。
现场除了西藏文化的展示外,还有来自内蒙古、河南洛阳和贵州榕江当地的精彩表演,因此那场活动也被活动主持人称为来自“高原(西藏)、草原(内蒙古)、平原(河南)”的“三原”交流。日喀则的足球队员们参与其中,与各民族伙伴一起载歌载舞,在激烈的比赛对决之后享受融洽欢乐的氛围。
在赛场外,日喀则的孩子们还参观了侗族村寨和红七军军部旧址,了解了侗族文化和红色历史。旦增桑布说,让他最为震撼的是参观位于贵州的“天眼”巨型射电望远镜。巨大的“天眼”坐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探寻着深空中的科学奥秘,正是中华民族立足传统、追求发展的侧面写照。据悉,在联络组的协调推动下,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位于桑珠孜区和萨迦县的交界处,海拔约4100米的台站,2024年12月27日正式落成启用,2025年年初具备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能力。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足球队参观侗族村寨。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足球队参观红七军军部旧址。
“民族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带日喀则的小朋友到贵州、上海等地,去接触各地的人文习俗,这是一种主动的融入。同时,通过我们的介绍,当地的同胞也了解到西藏独有的文化特色”,吴凯铭说,“联络组在‘村超’赛场上展示了绘有日喀则市亚东县边境村迁徙定居实景的唐卡,展现了守边固边和兴边富民的动人画卷”。
在联络组策划的一系列体育“三交”活动中,除了训练和比赛以外,日喀则的孩子们往往也都会安排参加当地的文化交流和体验活动,对各地增进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上海,孩子们参观了外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景点,也在上海科技馆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在绿茵场上,还产生了多个动人时刻,无一不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化学反应。日喀则拉孜县女孩达娃吉拉曾患有严重脊柱侧弯,后在上海接受治疗并康复。2024年6月26日,身为球迷的达娃吉拉出现在申花队的赛场上,带领沪藏两地青少年共同唱响国歌。2025年2月22日,上海援藏联络组组织了四名来自定日县震灾区的藏族少年亮相中超联赛开幕式,唱响国歌并手持联赛奖杯“火神杯”入场。
“体育交流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见识包括体育产业新成果在内的现代化式发展,也是加深不同地区人民的交流,让他们互相交朋友,增进友谊、休戚与共,”吴凯铭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上海援藏:交往交流交融①在竞技中拓眼界,在互动中促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