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荔枝”大丰收。继电视剧和舞台剧之后,电影版《长安的荔枝》也“再接再荔”地上映了。
这部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作品,在一段古代运送荔枝的苦差里,讲谋略、讲人性、讲职场与官场,讲历史与今朝,因为能够折射承载的面相足够丰富,也自然成为改编的香饽饽。
上映首日,豆瓣开分7.7,暑期档国产片第一匹黑马,应该稳了。

《长安的荔枝》海报
大鹏导演的电影版,讲述了大唐小吏李善德,阴差阳错接下从岭南运送鲜荔枝至长安的 “不可能任务”。在贵妃诞辰的时限压迫下,李善德从最初的怯懦、不知所措,到为了家人放手一搏,在岭南与长安之间来回奔波,不断尝试保鲜方法、规划运输路线,与各方势力周旋。
那些藏在荔枝运输路线图里的算计,不仅是大唐小吏的困局,也是每个当代职场人都逃不过的“牛马时刻”。而重聚的大鹏、白客、庄达菲这“年会”三人组,即便改头换面、改朝换代,也藏不住浓浓的“打工人”气息,让人自然开始期待一场“整顿唐代职场”的大戏。
在叙事节奏上,影版《长安的荔枝》明显加快了步伐。相比剧版的盘根错节“娓娓道来”,电影版像一场紧张刺激的“生死时速”。电影开场,大鹏饰演的李善德刚刚背上房贷,便被卷入一场荒诞的职场风暴。

李善德开篇即背上房贷
身为上林署九品小吏,他莫名被推上“荔枝使”之位,要在短时间内跨越五千里,解决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保鲜难题,否则便是死路一条。没有剧版的上司和同僚“甩锅”铺垫,老实人接倒霉事,锅从天上来,就是分分钟的不容二话。
李善德从接到任务开始,便踏上了争分夺秒的实验与奔波之路。从研究保鲜方法,到规划运输路线,再到与各方势力周旋,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让影片充满了紧迫感与悬念。
为了使剧情更为集中,影版的人物关系也更为简单,权谋党争的部分仅有蜻蜓点水般的提及,但整个体制的沉疴在一趟运送荔枝的兜转间也很难视而不见。
李善德要把荔枝运回长安,困难分两端,前一半是技术难题,后一半是人事难题。技术难题自然是难不倒“算科出身”的理工男,搞定农业专家阿僮的货源,在多金富二代苏谅的赞助下,几轮实验终于拿下。
更复杂的是人的难题,技术问题既然得到解决,那长安的圣人为何早没吃上这可口的岭南荔枝,就成了其他人的“办事不力”。各部门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指导思想下,用流程卡进度踢皮球,那踢得叫一个溜。耿直李善德只懂自证方案的可能性,还得是好友道出“花花轿子众人抬”的真理。

右相杨国忠与内侍鱼承恩
右相这座靠山的推波助澜,则直接一语道破“流程是为弱者准备的规范”的残酷事实。而最终的运送,各州府“层层加码”,为了最终抵达终点的一小盘,岭南的荔枝林尽数被砍……一颗小小荔枝,背后折射的社会运作法则,古往今来,还是一样的耐人寻味。
作为电影,《长安的荔枝》有自己“高级”的表达。笔者最喜欢的一场戏的处理,是当荔枝最终运至长安,出现在贵妃宫宴上,和众多新鲜水果摆在一起,不过也显得平平无奇,可有可无。而其他外邦水果也非长安产物,是否路上同样也有其他“李善德”为它们呕心沥血。而等待品尝它们的达官贵人,是否又真的有那么想吃这一口“长安的荔枝”。圣人贵妃全片都未曾露脸,他们只是权力的符号,而贵妃伸向荔枝的那只玉手,中途又收了回去,观众终究没能看到妃子把荔枝拿起剥开的画面。

全片最大主角“荔枝”
影片到此,关于“荔枝”的部分,有了一个足够高明的结局,什么都不必说,反而更有百般滋味在心头。
而故事和人物要有一个明确的“行为”作为交代,却实在算不上一个高明的选择,这也是笔者觉得电影处理有遗憾的地方。
前面近两小时铺垫的职场压抑,终究没能等来一次酣畅淋漓的爆发。李善德与右相杨国忠的对峙,不是一场基于专业主义的反击,而是一场悬浮的控诉。“算学出身”的李善德,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跑去对右相进行了一通对现状毫无作用的“嘴炮”,虽然台词也算掷地有声,但作为这部影片的高潮戏,这通言辞凌厉的“嘴炮”既不符合全片李善德木讷的人设,在戏剧功能上于全片也是无效且割裂的。

李善德“一骑红尘”
影片前半段的精彩,恰恰在于它构建了一套“用技术对抗权力”的现实主义叙事逻辑。李善德在岭南果园里用算筹丈量五千里路的损耗,在驿站冰窖中测试“盐裹法”的保鲜时长,甚至为了优化运输路线,冒着杀头风险修改官府驿站的调度规则。这些细节里藏着最动人的反抗,也给观众一种“用规则反制规则”的期待,所有的叙事是实感的。

刘德华 饰演 杨国忠
对比之下,剧版选择用自己的专业只是“催熟”荔枝,亲手毁掉自己一手研发的“保鲜成果”,更符合一个“技术人员”的反抗。而电影版中,李善德圆满完成任务,转而对着杨国忠咆哮,电影的选择,将弱者的“反抗”简化成了情绪宣泄,也就无法真正给予观众情绪的出口。
当然,这么大的时代,这么深的顽疾,以荔枝为引子,李善德用自己的视角经历了他所处时代中的兴衰。这就是原著的精神,电影已经尽数做到。不过在叙事线索上更集中于运送荔枝的主线,对于旁线的交代铺陈比较简单粗暴,最终落在家国兴亡的点上时,虽然从精神意蕴能够意会创作者的逻辑和表达,在直观的感性认同上总还觉得差着口气。毕竟最精髓的部分有原著托底,电影给到的加分不是没有,但确实不多。

大唐“牛马”,与今天并无二致
总的来说,这颗“荔枝”还是经品的,表演上有演员生动的逗趣与感动,置景中有盛唐的精美与恢弘,故事让观众看到盛世背后的腐朽与荒诞,过程中古今相通的槽点,以及大鹏极为擅长的捕捉当代社会的情绪,虽然没有那么“爽”,也已然算得上一颗“精品水果”吧。

《长安的荔枝》海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山西智睿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在这场大唐职场风暴中,大鹏又抓准了社会情绪》